【父母之道】教功課壓力爆煲破壞親子關係 4孩媽媽馬露明︰家長先以身作則控制情緒
發布時間: 2021/11/04 14:54
最後更新: 2023/09/22 19:30
家長關注子女學業成績的同時,亦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,期望他們品學兼優。品格教育協會創辦人及主席劉馬露明(Christine)與醫生丈夫五年抱四,育有三子一女,包括一對龍鳳胎。4孩媽媽Christine的教養宗旨是先「品」後「學」,她分享親子關係面臨挑戰時,家長更應先處理好自己負面的情緒。
功課不是家長責任
即使家長平日與子女關係再好,但當教孩子做功課及溫習時,少不免會動氣,甚至引發親子衝突。Christine指有家長追求完美,希望子女遞交給老師的功課都是正確無誤的,她強調「功課是小朋友的責任,不是家長的責任」,家長的角色是從旁協助,在小朋友遇上難題時扶一把。
功課不是要做到完美,反而是一個學習過程,你寫錯字就由它錯,才會知道錯在哪裡。
Christine就讀幼稚園的大仔曾被老師在中文功課圈錯,她說這並非壞事,老師從中了解他的問題,他又知道自己錯甚麼,她覺得父母應讓小朋友面對後果。Christine深知兒子不喜歡寫字,若她坐在身邊督促,他只顧跟媽媽聊天,寫得更慢。於是她給兒子一個時限,之後自己離開,兒子想媽媽回來,就會極速完成功課。
育兒從來不只一條路,也沒有一套適用於任何人的方法,Christine說只要家長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就行了。
最新影片:
父母先做好情緒管理
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或情緒問題,例如發脾氣、扭計、講大話,Christine鼓勵家長化身偵探,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以講大話為例,別只跟小朋友說「不要講大話」,而是探討他講大話的動機。
她分析小朋友講大話大多由於害怕,想保護自己,又或覺得好玩而已。小朋友的行為與家庭教育有關,如果小朋友說出真話,家長發脾氣的機會很大,小朋友就寧願以講大話來掩飾,這樣家長需自我檢討。Christine表示︰
作為家長要先有同理心,站在孩子的角度看,不代表他們是對的,但最低限度要嘗試了解他們。
「不准發脾氣!不准喊!」Christine反對家長這種強硬的說話,認為孩子因傷心而哭是最自然的反應。家長表達了明白孩子的感受後,要讓他們情緒穩定下來,但即使說多少次「冷靜啲」,年幼的孩子根本不懂何謂「冷靜」。她建議家長找出適用於小朋友的冷靜方法,一如有大人以跑步、聽音樂、吃東西等冷靜自己,大家的方法都不一樣。她提醒家長先以身作則控制情緒︰
最重要是家長要冷靜,不要發脾氣。你叫小朋友不要發脾氣,但你自己都發火,更何況是小朋友。
維繫親子關係4大鑰匙
想改善及維繫親子關係,Christine覺得首要是聆聽,尤其遇上疫情來襲的一年,更需要聆聽孩子的心聲。家長要在對的時間與孩子「傾心事」,而非局限於指定時段,你想聽的時候,孩子卻未必想分享,也不要加插批評。Christine習慣在接孩子放學的過程中,跟兒子密密傾,但有小朋友放學後已很累,不想說話了,所以要視乎孩子的意願。
她推崇父母與孩子的一對一約會,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,一星期半小時至一小時的獨處時間已很足夠。父母也可以明確跟其他子女說明,輪流實行,每個孩子都有獨霸爸媽的機會。
Christine強調閱讀對孩子非常重要,家長與子女透過親子閱讀互動,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經歷及感受,彼此分享生活日常。家長可在過程中多發問,了解孩子之餘,也能刺激孩子思考。
另一方面,她提及夫妻管教上要一致,否則父母各說一套,無疑令小朋友感到混亂。無論如何夫妻都要商量清楚,達成共識後才與小朋友說明。
TOPick推出「Band1學堂」,更多教育升學資訊:https://bit.ly/3a6HT6T
【hket TV家庭台】《湊得輕鬆啲》逢周日早上10點伴你同行育兒路︰bit.ly/35z6COD
記者:駱秀玲